日前,K1373 次列车因另一列货车停车不及导致脱线,被困的一位乘客使用安全锤破窗通风,被乘务人员拦阻,被铁路公安批评教育。
对于乘客的破窗举动,互联网上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,在是否应该破窗的问题上,网友与铁路部门的判断完全相反。
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,事情发生在一节硬座车厢里,是否满座不清楚,这种硬座车厢坐满的话将近 100 人。
现在正是长三角的黄梅天季节,又热又湿。广铁长沙客运段通报里提到,当天 21 时 20 分,车内温度为 31 度左右,3 号车厢一名 50 多岁女性旅客反映头晕,列车工作人员将其安排在 4 号乘务间休息。
31 度的温度,如果是在空旷的大街上,一般人都能耐受;但是在密闭的车厢里,空调停机,如果乘客还比较多,像笔者这样还有鼻炎的,多待一分钟都是度日如年。
31 度的密闭车厢里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有身体强壮的,也有这病那痛的,有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,也有不知所措害怕慌乱的,这时候 31 度的闷热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抗住,实在不能一概而论;也许所有人能扛住一时半会,但是停下来的火车究竟什么时候能重新启动,还要扛多久,谁也不知道,此时乘客能配合铁路部门的要求,没有乱走乱动,只是提出破窗透气这样的诉求,是人之常情,并不过分。
相比没有生命的玻璃,乘客的安全和健康更重要。
从通报来看,随车的乘务人员和沿线铁路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工作,乘务人员把自带的 40 余瓶矿泉水发给旅客,金华车务段紧急协调送来 900 余罐八宝粥、1300 余瓶矿泉水,安排工作人员上车接力式传送给旅客,联系 10 辆 120 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准备。客车到达金华站后,又补充 500 余瓶矿泉水。
乘务人员和铁路系统的认真负责以及高效率由此可见一斑。
列车上的一扇玻璃或许千元以上,如果能让事故列车上的乘客服从乘务人员的管理,能让乘客从惊魂未定的状态里走出来,感受到乘务人员是自己人,大家同呼吸共命运,这个代价也是能够接受的。
对于具备了充分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达标的一线乘务人员,碰到 K1373 脱线这样的事故,应该授权给他们,让他们在一线可以临机决断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乘客有合理的需求,尽全力满足;与其让乘客砸玻璃,不如自己主动把玻璃砸了,这样事态更可控。
在发挥一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,华为公司将作战和经营重心前移,指挥权授给代表处,让 " 听得见炮火的人 " 直接指挥作战;国外,像 Netflix 这样的企业充分尊重一线员工的意见,要不要购买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版权,让一线员工决定,不需要老板的同意。
中国铁路已经在技术和硬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四通八达、风驰电掣的高铁成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骄傲。
铁路是服务行业,在新的经济环境下,发展服务产业对于拉动中国经济有着重要意义。铁路系统近来开出了 " 银发列车 ",为老年乘客提供定制化服务,展现了经营的灵活性。
中国铁路要进一步发展,需要乘客和客户的信任,需要一线员工迸发活力。如果再碰到类似 K1373 类似的事故,请授权一线员工,如果需要砸玻璃,请他们毫不犹豫去做。
砸掉的是玻璃,赢得的是人心。
(作者系第一财经编委)
有话要说...